知识梳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认识论最核心的考查点,其中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条内容经常作为选项出现,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需要分清四条内容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此处易在选项中混淆“途径”和“来源”,由上可知,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但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因此“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以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说法错误。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一,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第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第三,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猎奇”或“雅兴”,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具体在题目中体现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哪条内容,我们结合题目来分析。
★
题目示例
1.中国天眼能用一年时间发现约7000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发现中子星—黑洞双星,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还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等等。这表明( )。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科技成果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D.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探索未知世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认识的客体既不是指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也不是指外部自然界或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指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项错误,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 C项正确,(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D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故正确答案为C。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实现。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有两重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A项错误,该项本身表述有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指的是实践中有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也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发展。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C项错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有两重性”指的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D项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即获得的认识正确与否最终由实践来检验。题干中“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验证才能得来,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