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评价观与教学观

知识梳理

一、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3)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评价过程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要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最新评论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