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国考素来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年“千里挑一”、“百里挑一”的岗位不胜枚举。除了应届生外,还有许多之前未能如愿上岸的社会人员,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呢?一份详细、完整的公考计划,既能使复习更有条理,又能安抚焦虑情绪、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了解目标考试考情
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对手究竟是谁、它有什么样的特点、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努力,参加国考也不例外。如果把国考作为一个假想敌,那么常识、言语、判断、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就是我们进入行测这道大门后需要闯过的五道关卡。
其中,常识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通常涉及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科技、地理等方面,不同卷侧重考查的知识点和形式略有差异。
回顾近5年的国考真题,可以发现不论是地市级卷、副省级卷还是行政执法卷,常识总题量一直十分稳定,每年考20题,占行测科目总题量的15%左右。但具体到各个模块,考查频率(占常识总题量的比例)则有较大差距,从高到低依次为:行政执法卷(2022年-2023年)——法律(37.5%)、政治(25%)、科技(17.5%)、人文(7.5%)、地理(7.5%)、经济(5%);地市级——政治(34%)、法律(22%)、科技(22%)、人文(11%)、地理(6%)、经济(5%);副省级——政治(33%)、科技(28%)、人文(20%)、地理(8%)、法律(7%)、经济(4%)。
此外,从考查形式上来看,国考常识题目的综合性强于省考(副省级的综合性和难度会大于地市级),变形的多选(带有①②等编号)、漫画、图片、排序、科技及地理科目与古诗词及成语的结合考查等形式在考试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高,不仅考查考生的常识积累,更测验其分析判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已经购买粉笔的行测会员,那么在会员中心就可以查看国考地市级、副省级、行政执法卷近5年的考情分析视频。确定好目标考试常识考查的范围和各考点考查频率后,我们就可以在复习中把重心放在那些考查频率较高的模块上,注重上述模块内部的高频考点,并通过真题锻炼提升自己快速判断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考查形式。
02
认识自身知识结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说了解国考常识基本考情属于“知彼”,那么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总结强弱项就是“知己”的过程。
国考常识部分所涉及的科目如历史、文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考查的大多是初高中教材中的常见知识点。所以,如果高中学习的是文科,那么在强化文科知识的基础上,应把重点放在理化生的复习上;如果强项在理科,那么侧重点应落在政史地这边,如果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同时又在复习法硕、法考,那么只需要了解公务员考试中法律题目的特点、考查方向,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法律科目上。
03
合理确定考试目标
(一)选择一套真题(最好是近五年的目标考试的真题,2019年或2020年的最佳,2021-2023年的真题保留用于套题训练)进行自我检测,一方面了解常识题目的设置特点、考查形式,另一方面把握自己的强弱项,若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做题比较吃力,那么后续的复习重心可以向该模块倾斜。
(二)在职位表未出来之前,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年限等条件筛选可以报考的岗位,查询这一岗位进面的最低分数。内心一定要设定一个大致目标,以便确定自己的笔试总分(含行测和申论)达到多少才有较大把握,参考国考想报考的岗位是属于地市级还是副省级(二者进面的分数相差非常大)。待职位表出来以后,再做相应的调整,明确具体目标。
(三)根据自我检测的结果,以及自己要报考岗位的进面分数,合理确定常识的目标正确率。如果当前常识科目的正确率在50%以下,那么最终目标正确率可以确定为55%左右,也即20题的试卷须做对11题,如果在50%以上,那么最终目标正确率可以定为60%及以上,也即20题的试卷至少做对12题。复习中结合行测其他科目(言语、数资、判断)的正确率及对申论的掌握程度,相应地调整常识的目标正确率。
04
整理手边复习资料
纵观粉笔目前常识相关的复习资料,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是教材类图书,如《行测的思维》——根据历年考试重点总结出来的各模块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辅以最新国考、省考的真题进行演练、提升。
二是真题类图书,如《决战行测5000题》、《行测极致真题》——分别按照考点、年份对真题进行了分类,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练习要求(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建议使用《决战行测5000题》分考点进行练习,强化提升阶段建议使用《行测极致真题》进行套卷演练)。
三是常识专项课程,如每月时政热点、144节微课、考前冲刺课、刷题提高课、模考大赛解析课等。
四是线上App产品,如行测70分特训营、常识精品特训、模考大赛、历年试卷、智能组卷等,其中精品服务中的精品训练总结了90个高频考点,每个知识点均配有思维导图以提纲挈领,通过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等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演绎,并设置真题演练关卡检验识记成效,能全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上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要求进行选择备考,不同模块、不同阶段建议使用的产品均有差异,比如经济、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直接考查知识要点的,建议使用教材进行识记强化;法律、科技等常结合案例、生活现象进行考查的建议通过真题锻炼提升自己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确保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时事政治而言,因其大部分题目均直接来自报告、决定、规定、讲话原文,而粉笔“每月时政热点”课程总结了本月的重大事件、重要讲话、科技成就等内容,按照这个节奏听课进行复习即可确保无虞,行测会员亦每月会推送时政热点、每天有时政打卡,可以用于熟悉、识记时事政治相关知识。
05
坚持循环碎片复习
常识考查范围宽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仅追溯文明来源,还会考查前沿高端科技,其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对比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等其他版块,它的题量不算多,解题没有固定的思路、公式可以总结,在考场上也很难根据规律推导正确答案。
因此,常识的复习除了要持之以恒,还要学会将知识进行细化、合理利用好空闲时间进行背诵记忆,这样既不影响行测整体的复习节奏,又能保证常识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常识的积累依赖反复的记忆,一定要安排时间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确保记忆的准确性。
06
确定阶段复习计划
可以大致将常识的复习时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安排:
(一)理论学习
1.学习目标:(1)系统学习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地理、法律、科技等部分,搭建知识体系;(2)了解各考点考查形式,练习典型例题。
2.学习方法:(1)看书(《行测的思维》或其他专项教材);(2)听课(144节常识专项课、每月时政热点);(3)按考点刷题(《决战行测5000题》、App内题库);(4)参加模考大赛。
3.建议用时:四~六周,每天1小时时政、复习前天所学知识+1小时理论学习+30分钟刷题。
(二)拔高提升
1.学习目标:(1)巩固经济、人文历史、地理、法律、科技等部分知识;(2)套题训练;(3)强化时政热点学习积累。
2.学习方法:(1)看书(《行测的思维》或其他专项教材),看笔记——包括自己做的思维导图、错题总结);(2)导出所考试卷特色题目,熟悉具体内容、考查形式,总结做题方法;(3)听课(刷题提高课);(4)按年份进行限时刷题(App题库——历年试卷或自由组卷);(5)参加模考大赛。
3.建议用时:四周,每天1小时复习+15分钟刷题。
4.政治常识以复习时政热点为主,复习资料建议使用粉笔每月推送的时政热点文件。
(三)考前冲刺
1.学习目标:(1)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如科技、法律等);(2)熟悉时政热点;(3)套题训练,保持题感。
2.学习方法:(1)看笔记(包括自己做的思维导图、错题总结);(2)总结时政热点(如重要文件、重要讲话、年度人物、科技成就、新修订及颁布的法律);(3)套题限时训练;(4)参加模考大赛。
3.建议用时:2周,每天1小时复习+30分钟刷题。
4.因政治主要考查时事政治,所以本阶段重点复习时政热点,且不再按照月份进行复习,而是按照内容进行分类。
总体而言,理论学习阶段每天用时较长,在建立好知识体系后,拔高提升、考前冲刺阶段可将部分时间让渡给其他行测科目或申论,确保笔试科目整体的复习效果。
小粉笔总结:
做得再好的计划,其生命力也永远在于执行。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加上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铺就通往上岸的康庄大道。请大家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坚持奋斗、勇于创新,以最好的自己去战胜公考这场历史性考试。祝大家春风得意、扶摇直上,直挂云帆、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