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对国考有所了解的同学们都知道,往年国考笔试试卷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副省级”)和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以下简称“地市级”),但2022起,年国考分级出现了新变化,笔试试卷由原来的两类增至三类,除副省级和地市级外,又增加了行政执法类考试,那这三类考试的具体差别是什么呢?小粉笔今天就来细细给大家说一说。
一、岗位差异
副省级及以上单位所设置的岗位多数集中在中央各部委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或省会城市。
地市级所设置岗位考虑到不同地区需求,市级、县(区)级岗位均有分布。
行政执法类岗位,从国考职位表来看,行政执法类招录大多包括铁路公安、海关海事、税务局、出入境等治安管理、一线监督执法等职位。机构层级大多数集中在市(地)级或县(区)级以下,只有少量岗位设置在副省级以上。
二、招考差异
通过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简章来看,行政执法类岗位所占比例非常高,副省级和地市级岗位相较往年来看招考岗位数量相对较少,想要上岸的小伙伴们要加油了,找准岗位目标,努力冲吧!
三、考试差异
对于即将参加考试的小伙伴来说,除了所选岗位地域性的差异外,更关心的是副省级、地市级以及行政执法类的笔试试卷是不是有差异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不一样?
1.题量差异
在行测方面,国考中副省级行测试卷为135道题,地市级及行政执法类行测试卷为130道题,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关系题目的数量上,副省级为15道数量题,地市级及行政执法类为10道数量题。
2.难度差异
根据以往试卷可以看出,在申论材料的数量和难度上,副省级、地市级及行政管理类有明显的差别。三类考试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完全不同,最终在赋值给分上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副省级的试题难度系数要略高于地市级和行政执法类试题。
3.试题差异
①行测差异
从试题来看,三类考试笔试最大的差异在常识判断和数量关系上。
就常识判断而言,题目总数仍然为20题,考查了时政、党史、法律、经济、文学,以及科技和地理类的题目。相对于副省级和市地级,行政执法类题目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法律题目上。一方面,法律题目数量占比较高,可见执法类岗位对于应聘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法律题目包括了宪法、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数据安全法、刑法、公司法、乡村振兴法等多部法律,并不局限于行政法,这就要求考生的法律学习不能“偏科”,各类法律均有所兼顾。
就数量关系而言,行政执法类考试与地市级考试的数量一致,均为10道题,考察题型也与往年无较大差别,包括基础计算问题、基础应用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几何问题、概率问题等。值得一提的是,行政执法类数量关系10道题目中9道均与副省、地市的相同,仅存在一道差异性题目。
②申论差异
从试题题型来看,国考无论是副省级、市地级还是行政执法类考试,总体题量相同,都是5道题,但行政执法类一般不考察大作文,而是考察应用文。三类考试题型都集中以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为主,整体来看题型比较固定,所以这些题型都需要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重点关注。
从试题内容来看,副省级及地市级岗位题目与往年差别不大,副省级的试卷仍然更注重宏观分析能力,而地市级的试卷则更侧重考察考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执法类虽然也侧重考察考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材料内容更贴近日后工作的执法环境,话题更具体。
4.考察能力差异
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可以看出,副省级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地市级主要考察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等,而行政执法类主要考察考生的依法办事能力等。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