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
00:00
12:55

背景介绍

初探 · 媒体 · 关联

 话题初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9月25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属于典型的法治范畴

《意见》的发布不仅是对惩治网络暴力相关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出了面对当下治理重点难题,相关部门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回应群众关切,保障群众安全感。因此,在涉及法治社会建设、践行使命担当、保障公众安全感、网络生态净化等主题的题目时,均可灵活化用文章相关内容。

展开具体分析时,可以直接联想到《意见》发布者、打击对象、保护对象这些相关主体,也可以更深层次挖掘其涉及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风气倡导及多元主体共治等内容。


晨读关键词


依法惩暴,网络生态,公众安全感,治理能力,法治社会




 媒体视角


《绝不能让网暴“按键伤人”继续横行》

(节选自)检察日报

《意见》的出台,充分展现了国家从严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决心,同时也提示我们,遏制网络暴力犯罪,不能只靠伤害发生之后事后救济,更应加强事前事中预防,强化溯源治理,健全长效机制。而打击网暴相关法律规范的逐步严密化和完善化,也为网暴现象的事前、事中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执法和司法依据。

做好网络暴力溯源治理,必须厘清各方责任,促进多元共治。首先,网络用户应该审慎用好手中的“麦克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句恶语就能引发网暴的蝴蝶效应,作为社交网络“意见领袖”的网络大V,有着影响“意见气候”的重要作用,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看清事实、理性发声。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应该秉持理性看待热点事件的态度,“让子弹飞一会儿”,小心别成为他人舆论游戏中的工具人。

其次,互联网平台也应该积极承担起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责任。《指导意见》明确,对于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因此,平台方应尽快完善关于惩处造谣、诽谤、人肉搜索等网暴行为的管理规范,如加强对谣言信息的核查和识别,强化标签明示建立溯源机制,对涉嫌网暴的账号主体加大惩处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予以严厉惩戒,健全用户的投诉举报渠道。针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暴事件,平台应自觉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热点关联


1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

为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