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热点| 虚构的“山河大学”反映的问题真真切切
热点解读


虚构的“山河大学”反映的问题真真切切

via人民网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打造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山河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最近,有关“山河大学”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引发了教育部的关注和回应。7月6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回应“山河大学”话题时表示,教育部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

“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玩笑,是一个虚构的存在,但是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真真切切。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山河四省”人口多、生源多,但“双一流”等高校却相对较少。考生数量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上好大学难的现实越发凸显。同时,高等教育大而不强,也带来了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力量不足的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晋冀鲁豫四省,在其他中西部省份同样不同程度存在。只不过,这一次,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出圈,引发更强烈的共鸣。

当然,这一问题也不是今天才受到关注。为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2004年,教育部决定与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兵团)共建一所地方高校。2011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就在今年6月,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在兰州召开,会上发布了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兰州倡议”。

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也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因素有关。改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的格局,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紧迫。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说,做强中西部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是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构建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形态的要求。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规模,是更好满足其获得更多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推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建设更多优质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为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人才振兴提供全面支撑。

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投入。既包括资金的投入,也包括政策的引领作用。比如,如何补齐中西部高校资金保障不足的发展短板,要求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求中央层面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以保障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政策方面,则要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提供持续性、针对性的政策供给,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体系。就高校人才流失问题而言,一方面要求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也要从制度层面规范人才无序流动,避免中西部高校持续失血。

假如,集中资源建立一所“山河大学”,就能彻底改变晋冀鲁豫四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囿于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中西部高校要与东部地区高校一争高下,并非易事。坚持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从同质竞争转向错位、差异化发展,才是可行的方向。

因此,中西部地区在优化高校办学格局的过程中,要引导高校依据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找到自身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最合适的“生态位”。通过增强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协调性,依托地方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在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中实现高水平发展。

显然,推动山河四省诞生更多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校,形成群峰耸立的局面,远胜过一所综合性的“山河大学”,而这也才能真正满足区域老百姓上好大学的期待。


正视“山河大学”背后的所需所盼

via广州日报

7月6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有媒体现场提问有关“山河大学”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我们也关注到了关于“山河大学”的问题。教育部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7月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趁着2023年高考招录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一座“全新大学”——“山河大学”横空出世,在网络上疯传。不明就里的家长还以为是大学家族“添新丁”,其实是天马行空的网友们用想象力搭建的“纸面大学”——“倡议”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元,打造出一所建在四省交界处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随后,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筹备行动”——“山河大学”的“官网”“校训”“校徽”“院系”甚至“招生简章”都被网友们接力设计出来。难得的是,媒体记者将“山河大学”议题带上新闻发布会。更难得的是,教育部还作出正面回应。

“山河大学”虽是想象的、虚幻的,网友们的心声却是真实的、热切的。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显示,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其中,“985工程”高校39所。作为国内高校的“塔尖”,“985工程”高校分布是观察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均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方面,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不少省份“无缘高攀”,其中就包括了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优质资源不充分,考生感受最深、承压最大,直接体现在高考竞争“白热化”程度上。

此等情状,不独在“山河四省”出现。近日,某省一位视频博主发出呼吁,希望国内高校给他们省考生更多名额,引起不少考生家长共鸣。他举了一个例子,同样是500分,在不少省份可以入读非常不错的大学,但在他们省,恐怕连最普通的本科大学都进不了。无论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较发达省份,都面临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说明问题的普遍性和改革的紧迫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高等教育。对此,以更高站位审视优化资源布局、更大力度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多成果惠泽全体人民,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上的迫切要求和生动体现。

从“山河大学”热搜事件出发,深耕高等教育均衡,当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推进,坚持久久为功。当务之急在于调剂,以解燃眉。比如,调整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在其他地区的招生名额,对一些人口大省、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多的倾斜和照顾。长远之计在于建设,以求长效。比如,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在其他省份建设新校区或设立研究院,可在较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助力弥合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鸿沟;又如,借助“双一流大学”建设契机,加大对相对薄弱地区高校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力度,助其提升“造血”机能;再如,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建设新大学,为相对薄弱地区注入增量。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有助于更多学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莘莘学子将自身理想与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人才保障。





虚拟的“山河大学”在网上掀起热潮,而围绕“山河大学”的热议不仅仅是调侃,更是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思考。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让广大学子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方向,也能让社会收获更多高质量人才,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创造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但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峻,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必须要让其真正的落到实处。一要完善顶层设计。教育部门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提高办学质量,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鼓励各高校探索特色办学模式,探索多元化发展,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最新评论
{{comment.senderUser.displayName}}
{{comment.comment}}
{{comment.createTime | date: 'yyyy-MM-dd HH:mm'}}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