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稿本】
什么是定稿?定稿怎么变成了正本?为什么还有特殊形式?这些知识点也许一直困扰这小伙伴们,今天小粉笔就对公文的稿本做一个考点的梳理。来帮助大家整理清楚公文稿本这部分常考的考点。下面小粉笔带着大家学习一下!
1.文稿:草稿、定稿。
2.文本:正本、副本。
稿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稿,指文稿;本,指文本。
这里小粉笔就用一个例子来给大家串一串公文是怎么从稿到本的。
假设某市政府,想发一篇公文给直接上级省政府。首先市政府需要一名工作人员把公文写出来,即起草出来。起草出来的文件就是草稿。草稿又被称为未定稿,未经领导人审核签发,所以草稿并不具有效力。
由于草稿可能存在问题,接下来那市政府办公室就会对这份草稿进行修改及审核。如果流程结束发现草稿不存在问题了,草稿会被送到领导处进行签发。经负责人签发的草稿就变成了定稿。此时定稿经过了负责人的签发,故定稿具有效力。
但市政府不能把定稿直接发给省政府,因为定稿上可能还有一些笔记以及领导人的签字等等。所以要把定稿制成正本后,发给省政府。这里需要大家注意,正本是在定稿的基础上进行制作的,所以正本的制作依据是定稿。在内容上跟定稿没有区别,只是制作时正规印刷、套上红头后正式实施。正本具有效力。
接着,省政府觉得市政府发来的公文内容很好,想让诸多部门来阅读学习。即需要把这份公文变成多份后下发,此时可以复制,即副本。副本的效力比较特殊:副本仅仅复印无效力;加盖公章(复制机关的章)后有效力。
3.正本的特殊形式
试行本、修订本、暂行本。
试行本:指试验推行。如《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试行本在试行期间具有效力。
修订本:指修订后重新实施的文本。如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修订本在修订完成后实施期间具有效力。
暂行本:指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暂时推行解决眼前问题所发的文本。如《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暂行本在暂行期间具有效力。
【公文的特点】
参考《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伙伴们的手机是不是也频频被二十大报告刷屏了呢,是否也很好奇中共中央的这份公文中暗含的许多公文特点的考点呢?就让小粉笔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1.公务性
【考点提要】涉及的内容是公共事务。如果是领导人自己的私事,不可以发公文。如领导孩子要结婚,不能使用公文发布通知,因为孩子结婚宴请宾客属于领导的私事,私事不得公办。违反了公文公务性的特点。
2.规范性
【考点提要】
格式要规范:即公文的书写格式要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
语言要规范:即做到准确、简洁、庄重和严谨。
首先,命题人会在选项处设置陷阱,公文语言要生动、形象、华丽。均为错误表述。其次,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准确。第三,考试中会出现准确、简洁、庄重、严谨的近义词或同义词,都属于公文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反义词如累赘、重复、啰嗦等词语不当选。
语言规范性的最重要考点在于对公文修辞手法的判定,大家要明确比喻、排比、引用、对偶都是公文中可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②排比:如《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引用:如《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上特定词语均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用。
④对偶:如《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中: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语言凝练,句式整齐,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以上四种修辞手法均为公文中可以使用的,但也要注意,考试中如果出现夸张,双关这类修辞手法,都是不可以使用的。
3.法定性
【考点提要】指作者法定。作者法定中的作者即发文机关。考试中出现撰写人或撰写人等均为混淆项。
4.程序性
【考点提要】发文、收文要遵循流程。
即要做到收发有序,按照官方文件的规定严格遵守。
5.权威性
【考点提要】党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发文,下级机关不能拒不执行。
也等于强制性。即公文具有特定效力,公文中有需要遵守的内容,收文单位不能拒不执行,必须遵守。
6.时效性
【考点提要】公文的作用有期限,内容具有时代性。
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本条例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说明公文是有期限的。
例题演练
1.(多选)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 )。
A.副本
B.定稿
C.试行本
D.草稿
【答案】BC
A项错误,副本是指公文的复制本或复印本,若仅复印无效力,复印后加盖复印机关的公章则具备正式公文的效力。
B项正确,定稿也称签发稿,是指经过审阅修订,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或者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生效的文稿。定稿拥有法定的生效标志,常带有定稿、最后完成稿等稿本标志。定稿因为其内容已经确定,因此具备法定公文的效力形式,同时定稿也是制定公文正式文本的基本依据。
C项正确,试行本,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试验推行本,在规定的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试用本主要适用于发文机关认为公文内容在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可能将予修订的情况下使用的文本。
D项错误,公文草稿,也称为未定稿,指拟成而未最后定稿的历次文稿。草稿内容未正式确定,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并不具备法定效力。草稿是供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审核、审批时用的原始的非正式文稿。公文草稿的特点有尚未定型、非正式、无效力等。
故正确答案为BC。
例题演练
2.(单选)下列关于“公文稿本”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草稿又称未定稿
B.定稿又称底稿
C.副本又称抄本
D.试行本又称暂行本
【答案】D
A项正确,草稿,又称 “草案”、“未定稿”。尚未成熟和定型的公文,是公文的原始稿件,无实际执行效用,只是修改、讨论和审批的基础。
B项正确,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正稿”,是指送审稿经负责人签发或经会议正式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
C项正确,副本亦称“抄本”,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或誊抄的文本,是对正本而言。
D项错误,试行本,在规定的试行期间推行的,具有正式公文效力的特殊文本。试行本在试行期满之后可能会予以修订,并最终形成正式的文本。暂行本,暂时推行的版本公文,在规定期限内暂时试行的具有正式公文效力的文本。二者区别在于,试行本是在特殊时期推行的一种文本,主要是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够全面或者探索性的文本中使用。此类文本一般会在标题后面加小括号,并标注“试行”二字。暂行本是暂定期限内推行的公文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过渡性使用,一般会直接在标题中添加“暂行”二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演练
3.(单选)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
A.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B.书面文字材料
C.传播知识
D.具备考查知识
【答案】A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具有法定权威与现行效用。
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演练
4.(单选)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 )。
A.严谨
B.正式
C.准确
D.庄重
【答案】C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公文起草应当做到:……(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因此,公文语言的第一要求是准确。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