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文盲”
“绝望的文盲”
00:00
11:19

背景介绍

事件 · 政策 · 媒体


 热点事件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的一席话,在网络激起涟漪。郝戎表示,再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一个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能走多远,靠的也是文化,当前网络上出现“绝望的文盲”这样一种说辞,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绝望的文盲”有两层意义:一是在面向粉丝、面向商业和大众的公共场合,有些明星在采访或对话中答非所问、支支吾吾,甚至缺乏基本常识,暴露出了极低的文化素养,场面异常尴尬,使自己的处境绝望;二是这些明星所表现出的文化修养,让粉丝和大众感到绝望。比如有的明星写错了小学三年级学生都会写的汉字;有的明星面对“对角色的理解”的采访顾左右而言他,讲不出所以然;有的明星甚至“独树一帜”,造就“某言某语”。



 宏观政策


2021年6月,针对网上“饭圈”出现的系列问题,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5类“饭圈”乱象,对负面有害信息、违规账号、问题群组、不良话题进行清理、下架和整改,旨在推动“饭圈”文化良性发展,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2021年8月,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围绕明星榜单、网络综艺节目、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对“饭圈”乱象的整治力度。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饭圈”乱象反弹反复予以严防,大力净化网络生态,展现了国家在构建健康“饭圈”文化方面的决心。



 媒体评论


“绝望的文盲”真正差的是什么?

澎湃新闻(节选)

在初尝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时代红利后,在历经“流量营销大乱斗”的规范治理后,再靠所谓的颜值、流量造势,还能走多远?时代在变化,演员不能再舍本逐末了。演艺圈,顾名思义,本质靠的是演技,最终考验的还是“艺”,即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所谓偶像,应是自我激励的榜样,是人生奋斗路上的方向指示灯,是我们想成为的人。现在,出现了偶像和大众文化素养的倒挂,那种激励和仰慕也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体验。当一个偶像能够被人喜爱的只剩下颜值,那么也只能一步步走向绝望的边缘:岁月催人老。当然,演艺圈并非没有低学历的优秀演员,也并非没有低学历且颜值不高的优秀演员,他们通过后天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成长和蜕变,这本身又构成了另一层偶像意义,也激励着更多人。所以,现在的一些明星艺人,恐怕缺的也不仅是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