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知识梳理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识记技巧 

1.生产力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运用以下口诀记忆: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够防守

口诀对应:龟速——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够——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防守——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的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

口诀对应:两再——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经济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运用以下口诀记忆: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亩地

口诀对应: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性质;两权——领导权,受教育权;一亩地——教育宗旨与目的


(2)教育的政治功能——人鱼公主促政治

口诀对应:人——培养所需人才;鱼——社会舆论;主——政治民主化;政治——政治社会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可以运用以下口诀记忆:两传选新促文化:

口诀对应:两传——传递和保存,传播和交流;选——选择、提升;新——更新、创造。


拓展知识

人力资本理论

(1)代表人物:舒尔茨

(2)主要观点:

①总体资本可以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者进行教育、培训等支出及其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


②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③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3%。

学校文化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是指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1)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①校园环境文化:校园在校园建筑、校园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育教学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等,即自然因素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

②校园设施文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体现出来的文化内容。


(2)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中教师、学生等学校主体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情感立场。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价值成分;④理想成分。


(3)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是指保证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最新评论
{{comment.senderUser.displayName}}
{{comment.comment}}
{{comment.createTime | date: 'yyyy-MM-dd HH:mm'}}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