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儿童
网红儿童
00:00
11:23

背景介绍

事件 · 政策 · 媒体


 热点事件


这段时间以来,一些演绎剧情段子、展现孩子日常生活的短视频受到网友关注。在直播、短视频平台上,视频里的孩子或卖萌、或搞笑,让运营账号收获众多粉丝,也因此造就不少“网红儿童”。萌娃自带可爱属性,通过短视频晒晒娃、和网友分享生活点滴,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把晒娃当作生意经营,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剑走偏锋”,则不可取。近日,出现了2岁孩子吃播,还穿着尿不湿的萌娃下厨房做菜,刚过完5岁生日的小女孩拿起粉底和眼影介绍如何化妆,家长故意给宝宝喂酸辣食物拍摄反应表情等博取流量的视频。



 宏观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法治观念教育、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要压实市场主体责任,包括切实强化用户识别、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坚决阻断有害内容、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有效规范“金钱打赏”、持续优化功能设置;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包括着力规范行政审批、研究完善监管制度、切实畅通举报渠道、持续强化巡查执法、加大信用监管力度;要优化网络内容建设,包括增强正向价值引导、丰富优质内容供给;要指导加强行业自律,包括积极开展道德评议、规范网络主播管理。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2021年暑假,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要求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媒体评论


炒作“网红儿童”,“啃小”坑娃不可取

人民日报评论(节选)

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引导和必要保护,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现实中,有些家长选择把孩子打造成“网红”,通过商务合作实现短视频流量变现。这看似没什么负面影响,其实很有可能形成误导,让孩子错以为靠搞笑、搞怪就能快速挣钱。由此形成的功利思维、浮躁心态,将阻碍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家长的必修课。            

未成年人保护无小事,有法律法规的护航,相关网络平台也要想方设法履行好主体责任。无论是通过机器算法排查、人工标注等方法,高效甄别以儿童为主角的视频账号,还是畅通反映渠道,方便用户随手点击举报违规内容,加强针对性管理、提高炒作“网红儿童”问题处理效率,平台能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