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名师推荐—知识拓展

01

知识梳理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02

拓展延伸

有关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其他说法

1.整体性

(1)个体身心发展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2)个体身心发展整体性的教学启示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稳定性和可变性

(1)个体身心发展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具体表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如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体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特征是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如我国现在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远远超过解放前的青少年身高和体重,这说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特征。

(2)个体身心发展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教学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


03

易错易混

1.顺序性与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整体方向不可逆,关键词是“从…到…”

阶段性强调在整体发展中每一阶段有不同特点、任务。

我们来做两道题目,详细对比一下两者的区别。

(单选)1.在教育中要明确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强调一定的方向性。这主要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D。题干中提到“由...到...”,强调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的。而且从前面易错易混中的区分我们也可得知,“由…到…”正是顺序性的关键词。因此正确答案为D。


(单选)2.刘老师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他主张用环境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不要求学生背书写字,每天的作业也只有阅读文学作品,将初中生当作成年人来教。一学期结束后,该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惨不忍睹。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上来看,该做法违背了(  )。

A.阶段性

B.不平衡

C.差异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A。题干中刘老师将初中生当作成年人来教,没有做到“到什么阶段干什么事”,违背了阶段性所强调的“不同的年龄段阶段,特点不同”。故选A。

 

2.不平衡性与阶段性:
不平衡性强调个体发展中不同时期速度不同;

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特点、任务不同。

我们来看两道题,进一步区分一下。

(单选)1.在幼儿园的门口经常会挂有“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横幅,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A。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教幼儿阶段的内容,教小学阶段的内容就违背了到什么阶段干什么事,也就是没有遵循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任务、矛盾。所以,题干中在幼儿园的门口经常会挂有“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横幅正是遵循了阶段性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为A。


(单选)2.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B。题干中,“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这是同一方面的不平衡,“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体现了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正确答案为B。

 

3.不平衡性与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强调个体内部(一个人)不同方面速度发展有快有慢;

个别差异性强调个体之间(不同人)存在差异。

我们看两道题目进一步区分一下。

(单选)1.青春初期的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已达到较高水平,而骨化过程远远没有完成。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粉笔讲解:此题答案为D。题干中强调青春初期的孩子身高体重与骨化过程属于一个人的不同方面,在同一年龄段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不平衡性的重要特征。因此正确答案为D。

 

(单选)2.齐白石66岁尚未被当时的画坛认可,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是少年早慧的典型代表。这充分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 差异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C。题干中说“大器晚成”、“少年早慧”这体现了不同的人之间的不同特点,即个别差异性。因此正确答案为C。

 

4.“一刀切”的问题:

(单选)1.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A。题干中让学生像成人一样听报告、搞活动,把孩子“成人化”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就违背了到什么阶段干什么事,也就是违背了阶段性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A。


(单选)2.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从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C。题干中张老师在四年级一班这个范围内对学生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就是认识到了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也就是做到了因材施教。因此,正确答案为C。




最新评论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