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的属性

名师推荐—知识拓展

01

知识梳理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识记技巧

教育的社会属性可用“永历民生长相接济”来识记。对应如下:

永:永恒性;历:历史性;民:民族性;生:生产性;长:长期性;相:相对独立性;接:阶级性;济:继承性。


02

拓展延伸

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还有其他说法

1.上层建筑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2.生产力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教育通过培养作为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人,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3.双重属性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

(单选)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    )。

A.为上层建筑和阶级斗争服务    

B.为发展经济和阶级斗争服务

C.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发展服务   

D.为发展经济和传递文化服务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C。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有两种本质属性,分别是生产力属性和上层建筑的属性,其实就是指教育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C。


03

易错易混

历史性与继承性是考试中的易错易混点,小粉笔在这里给大家进行对比和区分:

因此大家做题的时候要根据关键词进行判断。我们一起来练习两道题目:

(单选)1.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对教育历史性的理解。教育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题干中,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西汉时期鲜明的特点,与其他历史时期不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单选)2.新课改下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还是放不下老师的架子,不甘心与学生平起平坐。因为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这一现象反映了(    )属性。

A.教育的继承性    B.教育的永恒性

C.教育的阶段性    D.教育的独立性

粉笔讲解:本题答案为A。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的教育的继承和发展。题干中古代有“师严道尊”,现实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放不下老师的架子,属于前后继承关系。因此,A项正确。



最新评论
{{comment.senderUser.displayName}}
{{comment.comment}}
{{comment.createTime | date: 'yyyy-MM-dd HH:mm'}}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