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鲜出炉的2019多省联考湖北卷和乡镇卷申论范文来啦!跟着小粉笔看一下粉笔老师如何巧解申论~
▎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湖北乡镇卷)(考生回忆版)
· 问题一:给定资料1中提到,“40年来经济的发展,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找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字数不超过300字。(25分)
参考答案
一、这句话指40年来的经济发展,使我国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
二、具体体现在:1.确保老百姓利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土地确权颁证和土地权分置,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促进增产增收。2.推进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改善就医条件,提供细致精准的医疗服务。3.改善居住条件。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完善基础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和亲戚往来。
三、要继续以改革为动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使更多群众分享到改革红利。
▼
· 问题二:根据给定资料2,归纳提炼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15分)
· 要求:
(1)分条归纳概括;
(2)表述准确完整;
(3)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提升了生活水平,表现为:一、解决温饱。分田到户,提高干劲,粮食充足。二、住房条件改善。兴建住所,改善居住环境,电器普及,智能设备增加。三、思想观念转变。探索经济发展模式,从种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收入增加;扩大种植规模,添置农业机械,实施土地流转。四、基础设施完善。住房外观美,院落硬化,修通水管,新建果库,房屋整齐。五、精神生活丰富。手机普及,联系方便,资讯丰富;交通便利,建图书室,休闲活动丰富。
▼
· 问题三:给定资料3提到了F县在2013年发展苗木产业时遇到的困难,请谈谈F县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20分)
·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针对苗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供大于求,跟不上市场多元化需求转变;行情下滑,价格下跌,收入减少;土地被占用,苗木资源浪费等问题,F县的破解对策主要是调整生产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体为:一、对接市场需求。转换思维,提高标准,打造品种好、外形美、档次高的产品;种植向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突出产业支撑,建立苗木生产基地,精品化种植;发展林苗两用林,多元化、高效化种植,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发展旅游业,形成“绿色银行”,增加苗木附加值,走第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三、打造工厂化育苗新模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运营;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坚持市场为导向,改进苗木生产结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布局;丰富品种类型,扩大产品功能覆盖面。
▼
· 问题四:假设你是某市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进社区向群众推广电子社保卡,请结合给定材料4,草拟一份介绍电子社保卡的宣传稿。(40分)
· 要求:(1)紧扣材料,内容完整; (2)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3)字数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办理“电子社保卡”,助推生活智能化
各位居民朋友:
电子社保卡2018年开始推行,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凭证。电子社保卡表现为手机端显示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或与实体卡一致的电子社保卡信息。现已基本实现覆盖,其操作简单、方便、省时、不带卡扫码即可,申领渠道丰富多元,通过app即可办理。
电子社保卡十八大以来的社保工作的创新,它是着眼于群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移动互联网助力人社服务的缩影。目前,已建立了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迎来了电子社保卡,开启了‘人社移动服务’新时代。这张“无形卡”能量巨大:一、便民服务。融入“智慧城市”,持卡人仅需提供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即可出入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市民公共场所,实现一码通城;开通医保移动支付相关业务,提升用卡体验感;推出“电子时间银行”,为志愿者提供长期可靠的记录管理和通存通兑功能;开通就医服务,免去排队,方便就医。二、互通互联。为全面推进电子社保卡的应用,各地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互联网+人社”服务矩阵建设、社保卡金融功能应用、对外协同服务平台建设等。进一步发挥其身份认证,缴费结算、业务办理的重要作用。三、未来功能更齐全。增添查询社保权益记录、办理待遇资格认证、就医购药支付结算、办理参保缴费等功能,还将逐步嵌入到各地政务服、智慧城市、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四、安全功能到位。电子社保卡以实体社保卡安全体系为基础,利用技术手段,提供多种认证方式,不用担心被冒用、盗刷和信息泄露。
随着电子社保卡普及,持卡群众将获得更广泛、细致、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尽享信息时代的“速度与温情”吧!
xx人社局
xxxx年xx月xx日
▎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湖北卷)(考生回忆版)
· 问题一:“给定资料2”中提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用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指在大数据时代,个体、机构的信用可被量化,成为独特的身份标识。
信用能够:一、促进新经济发展。提升企业交易、经营效率,提升收益,降低经营风险。二、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为民众提供公平发展机会,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倒逼个人遵守社会规则,促进社会和谐。三、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促进政务精细化,为守信个人和商家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利用大数据,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推动信用社会建设。
▼
· 问题二:G县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请结合“给定资料3”谈谈龙台村的经验对这项工作有何启示。(20分)
·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分析准确,措施可行;
(3)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启示为强化“信贷+扶贫”的引领作用,具体有:
一、完善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建立服务机构,专人负责,银行参与。
二、签订合约,建立档案。政府、银行和村民签订合约,完善个人信息,进行信用评级。
三、加大宣传,实施激励。多渠道广泛宣传工作意义和目标要求;正向激励,根据信用等级给予资金激励,提供贷款优惠;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四、明确思路,以点带面。利用先进带后进,引导“信用户”帮扶一般农户,带领其维护和提升个人信用,发展养殖、种植发家致富。
五、提供贷款,精准扶贫。针对性制定帮扶计划、脱贫规划、扶贫贷款模式,为农户自主创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专门出台信贷产品,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放专项扶贫贷款,成立合作社,支持规模化产业。
▼
· 问题三:请针对“给定资料5”中提到的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5分)
·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一、建立奖惩机制。采用积分制,为守信人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建立黑名单制度,公示失信人名单,强化信用约束,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和震慑;实施联合惩戒;实施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二、统一标准制度。统一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全面落实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规范信用管理。
三、建成共享平台。完善民间征信系统。增加失信种类,扩大覆盖人口,丰富征信角度,真实全面反映个人信用,满足市场需求;将个人信用信息合理共享给企业,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四、丰富参与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银行主导,民营征信机构积极参与的征信格局,满足时代和社会需要。
五、加大宣传推广。大力开发应用场景,引导人们合理运用信用信息,提高大众对信用信息的重视程度。
六、关注隐私保护。提升企业技术能力,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增强企业责任意识,严守道德底线;制定隐私权保护法,明确保护数据的法律界定;加强监管。
▼
· 问题四:给定资料中提到,“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请以信用的“柔性”与“刚性”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刚柔并济,共建诚信社会
一边是家境贫寒,拾8000元现金却恪守诚信,主动交还的“最美放羊老人”甘敬祖;一边是侵害他人权益,却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老赖们……信用的高下在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凸显。信用,是公民人格的体现,是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态度和做法。信用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因而呼唤柔性力量,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信用也是一种制度规则,因而亟需刚性约束,这需要法律、社会征信系统、奖惩机制等方式共同协作。
良好的信用有助于个人发展、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最终提高了全社会的运行效率。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无论是租用共享单车,还是个人贷款,信用良好的人往往能快速获得他人认可,进而给自己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最终促进个人发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口碑、信誉愈发受到各方重视,因此,良好的信用可使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经营效率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信用在政府管理方面的价值也令人惊喜。只要有信用认证,众多政务服务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一次“刷脸”,省去了群众的千里奔波,也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府的精细化管理。
信用是一种道德品质,要想激发这股“柔性”的力量,就要利用教育、宣传、引导等“柔性”手段,以诚信为重点,加强培育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诚信,一直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在当下,却出现个人学术造假,离婚率居高不下,收礼、拿红包现象频繁,各类诈骗案被持续曝光等现象,在这背后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层面,大到社会公德,都有诚信缺失的影子。因此,提升全民的诚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诚信社会,呼唤一种“柔性”的力量,全社会既可以通过“三微一端”、课堂教育等手段加大宣传引导,也可以通过各类诚信人物的评选活动,来进行教化。当然,只有“柔性”一种手段还是不够的……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信用不仅仅是个人私德与品行,还是一种制度和规则,需要一种“刚性”的力量。
想要构建信用社会,必须利用法律手段,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奖惩机制。老话说:“业无信不兴”。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失信往往会影响自身公信力,导致利益受损。但“店大欺客”现象也时有发生。从最近发生的“奔驰女车主坐在车盖维权”事件可以发现,若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单纯依靠教育、引导,呼吁其加强自省,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就需要“刚性”手段。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违法乱象行为;就要建立社会征信系统,放宽民营机构认证标准,为每个人建立信用档案,最终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区全覆盖的征信系统;就要完善奖惩机制,建立“黑红”名单,使各方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信用是我们的一种内在品德,也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要求、规范。建设诚信社会,既需要“柔性”的教育,也需要“刚性”的制度,只有“刚柔并济”,才能为“诚信”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让诚信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新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