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丨组合排列中的材料题如何做?
免费试听区


组合排列在判断推理中属于技巧性比较强的题目,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今天小粉笔带大家学习一下《系统班免费试听课》里讲到的关于组合排列的知识点,快来看看都有知识哪些需要掌握吧~

听说2019省考笔试系统班讲解更全面,先试听再买课吧~

材料题

1.给出一段适用于多道题的材料

2.2~5个独立的小问题

注意

1.材料题随时可能出现,有同学认为自己的省份之前没有考查过材料题,但是国考地市级试卷中连续三年考查材料题,且是一则材料配上5个小问题,因此,若自己的省份明年考查到材料题并非超纲,材料题随时可能出现。江苏省考和黑龙江省考喜欢考查材料题。

2.省考中一般不会出现一则材料配上5个小问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为一则材料配上2-3个小问题。

3.近两年的组合排列题中,排序且插空的题目考查较多。

真题演练

(2018年江苏省)甲、乙、丙、丁、戊、己6项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才能顺利完成。已知:丁必须在甲之前完成,并且中间只能隔着1项工作;丙必须在乙之前完成,并且中间只能隔着2项工作。

(1)若戊第2个完成,则己第几个完成?

A.3

B.4

C.5

D.6

解析

分析题干条件:①丁_甲(出现“中间隔着一项工作”等插空题,中间可以用“_”或“×”代替,但是不建议直接将“丁”写在前面,“甲”写在后面,因为最后可能会忘记二者中间隔了几个空)。

②丙__乙。题干说明有6项工作,可以列出简单的表格,如下图所示。按照目前的出题结构(命题特征),若出现“丁_甲”和“丙_ _乙”,需要马上考虑数量。题干总共6项工作,不可能出现“丁_甲、丙_ _乙”的排列,“丁_甲”和“丙__乙”中间可能存在交叉。

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丁、丙、甲_乙”,第二种情况为“丙_丁、乙、甲”。

不可能出现“丁”在“丙”后面,紧挨着“丙”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为“丙、丁_乙”,而条件①说明“丁_甲”,此时“甲”和“乙”重叠。

附加条件说明“戊”第2个完成,若为第一种情况,3-6的位置依次为“丁、丙、甲_”,如下图1所示,此时“乙”没有位置,说明该种情况是错误的。

因此,只能为第二种情况,即1-5的位置依次为“丙、戊、丁、丙、甲”,如下图2所示,此时,剩下的己在“6”,D项当选。


(图1)


(图2)

注意

遇到插空排序题,一定要考虑插空情况。

(2)若甲、乙不是紧挨着先后完成,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在乙之前完成

B.乙在甲之前完成

C.戊在己之前完成

D.己在戊之前完成

解析

已知“甲、乙不是紧挨着先后完成”,因此,只能是“丁、丙、甲_乙”这一种情况。

A 项:“甲在乙之前完成”正确,当选。

B 项:“乙在甲之前完成”错误,排除。

C 项:不确定戊是否在己之前完成,排除。

D 项:不确定己是否在戊之前完成,排除。

注意

排序题,中间有间隔、插空,一定要知道如何排列,有几种情况。如例7,若用2分钟分析材料,第一题和第二题每道题可以用1分钟解出,甚至半分钟即可做出一道题目,此时,总体3-4分钟即可做出材料题,这是值得的。

备考提示

1.解题方法和非材料题是一样的

2.当某题没有附加条件时,得出的结论可以应用于其他题目

3.题干信息较多的时候,可以尝试列表

4.当提问方式带“可能”字样的,优先尝试代入法

5.根据自身特点,考虑性价比

总结

(1)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与非材料题一样。

(2)当某题没有附加条件时,得出的结论可以应用于其他题目。如第一题为“由此可以推出”,说明结论是从题干推出的,则得出的结论可以用于第二题。

(3)题干信息较多的时候,可以尝试列表。

(4)若提问方式带“可能”字样,优先尝试代入法。如提问方式为“以下可能对的是”,建议直接使用代入法,因为“可能对”说明没有唯一答案。

(5)根据自身特点,考虑性价比。数量题和组合排列的材料题至少要做一种,因为这两种题型最容易被学员放弃,若数量题不好,可以做材料题;若材料题不好,可以做数量题。

组合排列题经常考查技巧,以上的知识小伙伴们都掌握了吗?




最新评论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