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你知道吗?
公考笔试

常识想要得高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实现。考前小粉笔为大家放送一系列精选常识,关注【公考笔试】专栏,发现更多常识知识~

认识论

一、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二、认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等)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而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的初步认识。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把人引向歧途。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百闻不如一见;要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久病成良医。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事实胜于雄辩。

③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趁水和泥,趁热打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




最新评论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