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态度观点类题目
态度观点类题目,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可能针对名人名言、寓言故事,让考生谈谈其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此类本身就很抽象的题目,要想答得充实、丰富,就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举例论证,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一、答题思路
注意事项
这是态度观点类题目常用的答题思路,但并非唯一思路。根据此思路框架作答,答题内容会比较完整。但是,面试没有固定的思路和模板,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题干进行作答,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清楚即可。
1.道理论证
所谓道理论证,即通过讲道理的方式阐明题目中观点的重要性。
【反面典型——简单重复】很多考生在讲道理的时候,经常只有一句“××很重要”,其他语言也只是在花式重复“很重要”而已。
大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道理论证得更加详尽有力。
(1)引用法:引用一些与题干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古语古训、社会流行语等,使答题内容更丰富精彩,更有内涵和深度。
特别提示
①事前积累:做好一些常见考点的名言积累,以确保考场上有干货可以调用。
②不必强求:该方法属于锦上添花,如果临场想不到,也不必勉强。
(2)直叙法: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题目中核心观点的重要性。通常使用的句式为“只有(核心观点),才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特别提示
①简单展开即可:不用非逼迫自己想排比句、比喻句等,直接明了最适宜。
②把握适度原则:无须说很多重复回环的道理论证语言,一般来说,每个要点的论证有
2.举例论证
(1)正反对比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及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通过此种对比,呈现一定的对应逻辑。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往往在实在没有思路时作为一种“保命大法”来使用。
(2)分主体举例:题干中的主题词对哪些人、哪些主体是有指导意义的,因此要找到这些主体作为分析的角度。常见主体包括普通人、党员干部、基层干部,教师、医生、企业家、学生、科学家,企业、政府、国家等。
(3)分维度举例:我国的发展可以分成五大维度,即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构成的“五位一体”,这五个方面就可以成为举例的几个角度,凸显答题的层次性。
特别提示
①无须面面俱到:想到两到三个就可以,不用五个维度都说一遍,结合题目的观点和干货的储备选择可以展开的维度即可。
②可以只选其一:如果只想到一个也可以说,再结合其他的举例方法综合使用。所有举例方法不是只能单一使用,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4)按流程举例:可遵循做事情的基本流程,找到其中的关键环节,把这些环节作为小观点呈现出来,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举例。
特别提示
常见的做事流程:打好基础—克服困难—实现创新,但也可结合题目灵活进行调整。该方法可用在复习考试的中后期阶段,想要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创新的考生,可以在灵活掌握分主体举例的方法后进行尝试,让答题实现质的飞跃。
(5)概括分论点举例:结合申论作文中“总—分”的论证结构,在有一个核心总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几个分论点作为举例的角度。
特别提示
①无须强求:该方法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在考场上想不到也不用强求,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把题目答得充分、出彩。
②事前总结:在事前梳理好可以总结分论点的角度,如顺境与逆境,过去、现在与未来等,自己可多做分论点方向的事前梳理。
三、例题精讲
(1)表明观点
①谁说的?——习近平总书记,由此能够看出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
【技巧总结】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为了表示更真诚的认同,建议不要在“表明观点”时敷衍地以一句“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了事,而是应看到这些话对现实、对时代的指导意义。
②说什么?——“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党员干部”点明习总书记这句话指向的主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点
明核心要义,本句话的主题即“担当”。合起来自然得出本题的唯一论点——习总书记告诉党员干部要敢担当。
(2)分析论证
①道理论证:可以使用“引用法”。
【关于担当的语言积累】
中国诗词:顾炎武曾写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曾有言,“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外国警句:西塞罗曾说,“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和担当”。
②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对题目观点进行“摆事实”的论证。举例论证更接地气,更容易与考官产生共鸣。但举例论证需找到切入点,即举例的角度,才能丰富论证层次。本题可参考如下方法。
员干部打好工作的基础,担当能够让党员干部发现工作的问题,担当能够让党员干部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想”,并进一步结合正面的角度给出具体的例子,如焦裕禄勇于担起兰考的重任、谷文昌敢于担起发展东山县的担子等。
从反面强调党员干部缺失担当的严重后果,可说明“没有了担当,党员干部无法干事创业;没有了担当,领导干部会走上歧途”,这便是正话反说,并进一步结合负面的角度给出具体的例子,如《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城正是缺失担当的典型例子。一正一反,运用得恰到好处。
但是,即使同为党员干部,也可进一步细化分类,按不同的特质分成不同的群体,如可以分成老一辈革命家、当代党员干部和年青一代党员干部,这同样也是分主体举例的应用。
因此,提醒各位考生,分主体举例方式可以灵活变化,不必紧盯个人、企业、国家,要学会活学活用。这里就为大家提供以上不同特点的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例子,方便考生做好积累。
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勇于担当,冒着风险亲笔在“文革”期间列“保护清单”,保护了很多高级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
当代党员干部——曾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县委书记的廖俊波同志,创造了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
年青一代党员干部——“耶鲁村官”秦玥飞放弃在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凭着一份干事创业的担当,选择扎根基层、扎根农村。
特别提示
举例子不等于讲故事,点到为止即可,不需要对每个案例都具体、详细地展开,重点就是围绕题目中所论述的核心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举例。举例法同样需要前期有一定积累,否则在考场上只会无处可想、无话可说。
(3)亮明启示
前面已经分析了勇于担当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那么本部分就应谈谈如何贯彻一党员干部的基本做人做事原则。此处,同样需要有针对性的表述。结合上述的主体举例法,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从个人角度(即年轻干部的角度)谈谈行动上的启迪,另一个是从党员干部角度(即普遍党员干部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担当。
①从个人角度出发
多学习先进事例,树立自己的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向同事多学习工作经验,向领导勤汇报对工作的看法,向群众多征集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担当。
②从党员干部角度出发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此处类似于社会现象类题目的提对策,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勇于担当、敢于干事纳入党员干部日常考核评价体系中,倒逼党员干部树立责任感。
特别提示
在这个部分,上述内容并非都要详细展开,只需结合题目的论点简单展开即可,不必太过具体。同时,针对态度观点类题目的结尾部分,也不用太过刻意,不用追求答题结构一定要有开头和结尾,只要做到论点清晰、论证充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粉笔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既是党的事业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应具备的精神状态。
第一,我党一直有勇于担当的传统,才实现了我国发展的从无到有。从建党至今,每一代党员干部都秉承了勇于担当的精神,表现出了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党员在战斗时总是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一句“同志们,冲啊!”激发了战士们的全部战斗力,终于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等我党领导同志高瞻远瞩,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
第二,现代发展时期正是因为许多勇于担当的好干部,才实现了我国发展的从有到强。辽宁丹东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不畏艰难,带领群众治理荒山秃岭、经商创办企业、开发乡村旅游,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建设成了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哪个乡镇落后,就主动到哪个乡镇去,凭着一份担当与责任,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最后大家把他的碑文刻在了太行山的峭壁上,这样的勇于担当值得百姓传颂。
第三,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勇于担当的干部,才能实现我国发展的从强到精。现今,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期、转型阵痛期、经济换档期的特殊时期,简政放权的大刀阔斧、正风反腐的刮骨疗毒、放管结合的披荆斩棘,无一不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发展,而这些都需要未来更多的年轻干部拥有担当的精神和魄力。习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勇于担当,是因为他自身就是勇于担当的典范。他在
时代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承担起责任,不仅要敢担当,还要能担当。
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党员干部能够做到主动承担责任,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加强“两学一做”、群众路线的专题系列学习,利用先进典型和线上的微型党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打造一支担当型的公职队伍。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真本领是担当的前提。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本职工作的理论学习,实时更新知识储备,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在困难中总结经验,在问题中吸取教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双创”背景,提升工作创新能力,做好群众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