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规则告诉你的小秘密!
公考笔试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每次答申论小题时都感觉良好,各种要素作答全面,语言通顺,格子也没有浪费,但最终成绩却不理想。EXO ME?这其实是因为你不清楚申论的阅卷规则,没有做到有的放矢。今天小粉笔就揭开申论阅卷规则的神秘面纱,让有基础的同学答题更加精准,没基础的同学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会了解努力方向。

⌊问法比较明确的题目的阅卷规则⌉

(2016年国考地市级)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一)政治背景

四风整治深入人心,该规定契合民众当前关注的热点(2分)

关健词:四风、四风整治、反四风。

考生试卷中常见表述:反吃喝、反腐败等,只要采到点都给2分。

(二)现实背景

随礼风俗成了普通负担,该规定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2分)

关健词:随礼、负担、民众利益等。

考生试卷中常见表述:随礼是身边的事,随礼具有普遍性等都采点给2分。

(三)政策角度

该规定存在不严密,宣传不到位、“一刀切”等问题。(2分)

考生试卷中常见表述:可操作不可操作、合不合理或公权侵犯私权等都可给2分。

(四)民众的角度

民众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而民众的立场不同,认识也不统一。(2分)

可拆分为两点:1、参与意识。2、立场不统一。

任意答中一点都可以给2分,但不能重复计分。

考生试卷中常见表述:公民意识、公民与社会责任、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可给2分。

(五)政府角度

政府政策公开透明,民众有了多元、便捷的表达渠道。(2分)

拆分为两点:1、政府政策公开透明。2、民众有了多元、便捷的表达渠道。

任意答到一点可给2分。

考生试卷中常见表述:老百姓能通过网络等通讯工具参与政治。

①四风、民众利益、一刀切等都给分,这意味着有关键词才会给分,即必须有关键词,没有关键词不会得分。

②得分的词比较多,不唯一(如“随礼”“反腐败”等都可以)。

③只要有关键词就给分,同样的意思不同考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可能不同,故真正考试时要重点看是否有关键词,语言啰嗦或简练等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关键词,真正的阅卷规则给出的标准都是简练的语言,看词给分。

⌊问法比较模糊的题目的阅卷规则⌉

(2017年国考地市级)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一)解释“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含义(4分);

1.指纹是人的生物特征之一,每人各不相同,具有唯一性。(2分)【只要答出唯一性、独特性、独一无二等意思,即得2′;只说很重要不得分。】

2.城市水系是城市独特性的表现之一,不同的城市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城市水系。(2分)【答出城市水系特色特征,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只要答出独特性即得2′。】

(二)城市水系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4分)

1.有的城市水系展现了城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体现意境美。(2分)【答出自然景观/地理环境2′;答出意境美/动态美1′;答出“师法自然”1′;只抄材料中的例子0′。】

2.有的城市水系承载了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体现人文美。(2分)【答出历史文化1′;只答了人文美1′;答出历史文化等是文化的载体2′;只答例子不给分。】

3.有的城市水系的治理反映了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抱负与美学修养,体现和谐美。(2分)【抱负/美学修养/情操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美1′】

(1)必须看到某些词才能给分,要答到规定范围内的词语。

(2)得分的词语会有很多,如本题中明确要求三层含义中答出两层即可,但从应试角度讲,考试时答案要尽量全面。

(3)并非一句话写全才给分,看句子时实际是看句子中的关键词。真正给分时,看到的是关键词,这意味着真正给分的点,其语言必须是简练的。采分的依据即比较简练。

⌊作答原则⌉

(1)准确:必须有某些词才能给分,即写的要点准确。

(2)全面:采分的词语较多,要写到某个词才给分,但答题时不知道具体哪个词语有分;作答时要求作答得全面、多,即作答的词语不光要准确,还要全。

(3)简明:采分点简明。

⌊真题解析⌉

(2017年联考)根据材料3,概括当前社会上求快风气产生的原因。(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字数200~350字。

材料3:

当下社会,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教育要趁早,就业要抢先,毕业就买房,爱情变速配。新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使很多人心浮气躁,这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

材料3第一段:

(1)“当下社会……爱情变速配”是题干所述的“求快”风气的表现,但是题干要求找的要素是原因,继续看材料。

(2)“新世纪以来……密切相关”所表达的内容说明了求快的原因:对此进行提炼。

①“新世纪”是没有直接意义的词语,可以省略,直接说明:社会变革加快。

②“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是比喻式的形象说明,即有钱的变没有钱了,没有钱的人有钱了。可以转化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③“对未来前景不确定……密切相关”:对未来前景不确定,心浮气躁;“这与”去掉;“密切相关”一词省略。

材料3第一段梳理:原因:社会转型期带来阵痛,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对未来前景不确定,心浮气躁。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即便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王某是一名法律系在读研究生,刚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什么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王某说,有了证,马上就能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就能抢先一步。

材料3第二段:

(1)如果不明确前半段的内容,可以先看后半段。“为了在竞争……抢先一步”:通过例子说明问题,有了证能够抢先一步,考证族(如王某)是社会求快风气的体现,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可以从前半段内容确定,即原因。

(2)“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这是王某参加司法考试的原因:

①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难度加大(将原文“的”去掉)。

②“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在原文是导致“大城市人口拥堵”和“选择好职业难度加大”的原因,严格意义上不是直接导致求快风气的原因。如果不确定,只要字数允许,可以写入答案,将虚词“的”去掉。

材料3第二段梳理:原因: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难度加大。

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面对各种诱惑,身处不断的比较中,很多人担心被时代落下,害怕被别人超越。赵某是某IT公司软件工程师,最近刚跳槽到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大学毕业不到5年,他已经换了3份工作。“房价涨,收入低,晋级慢,在网上看到别的公司待遇更好,就想通过不断跳槽寻找新机会。”赵某说。

材料3第三段:

(1)本段中赵某跳槽的例子是题干求快的风气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本段的前文找原因。

(2)“在互联网时代……被别人超越”,进行转化精练:

①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海量信息/信息量大。

②面对各种诱惑:诱惑多。

③身处不断的比较中,很多人担心被时代落下,害怕被别人超越:没有简洁的原词可摘抄时,需要自己概括,但是不明确哪个是采分点,可以多写几个词语,保证全面性:相互比较频繁(与他人比较),竞争激烈(担心被人落下)。

材料3第三段梳理: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诱惑多,相互比较频繁、竞争激烈。

-END-



最新评论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