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名师推荐—知识拓展

01

知识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1)时间: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2)法律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律。

(3)赋予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4)规定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适用对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 【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五条 【管理体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教师权利】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获取报酬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义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职责】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二)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四)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

第十条 【教师资格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第十一条 【学历要求】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五)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三条 【资格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第十四条 【资格限制】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五条 【教师任教】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

第十七条 【教师聘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五章 考核

第二十二条 【考核内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四条 【考核效用】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工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侮辱、殴打教师行为的法律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打击报复教师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教师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申诉】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02

易错易混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考试中的易错易混点,小粉笔在这里用表格来帮助大家对比:


从上表可以发现,教学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此外,大家还可以利用口诀来记忆教师的权利:一教二学三指导;报酬管理和培训。

口诀释义:一教:教育教学权;二学:科学研究权;三指导:指导评价权;报酬:获取报酬权;管理:民主管理权;培训:进修培训权。

 

一起来练习一道题目吧!

齐老师在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自己对学校的建议,并且质疑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方式。不过事后被校长打击报复,校长侵犯教师的权利是(  )。

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指导评价权

D.民主管理权

【答案】D

【考点】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法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题干中齐老师有权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校长不应对齐老师打击报复,侵犯了齐老师的民主管理权。D项正确。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工资待遇和《义务教育法》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小粉笔帮大家进行了归纳:




最新评论
{{comment.senderUser.displayName}}
{{comment.comment}}
{{comment.createTime | date: 'yyyy-MM-dd HH:mm'}}



下载粉笔App,获取更多专业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