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00:00
07:42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20169月,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整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应用全面渗透民生保障、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领域,数字惠民效果逐步显现,数字城市管理能级明显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持续改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20191月,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信部总结目前发展成果,并提出下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方向,一是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夯实智慧城市发展基础;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赋予智慧城市发展活力;三是继续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1.意义分析

1)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建设智慧城市是满足市民高品质美好生活需求的适时之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一站式“互联网+”市民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区服务等各类资源,实现“一机在手、服务都有”,成为满足民众高效办事便捷生活的智能管家和生活帮手。

2)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智慧城市是政府推进政务资源统筹、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的重要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也是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具体举措,通过打造便民平台,将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体现了政府细致入微的服务理念。

3)推进城市高效治理。智慧城市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模式、流程等优化,打通现代城市运营和管理体系中的各环节,从根本上消除城市运行效率的阻碍因素,以此促进城市精细治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思维导图

 


1.问题分析

1城市建设规划不完善。相关建设部门对智慧城市的一些规划不够重视,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性文件具体建设也不够具体。由于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相关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随意性,缺乏长期性、复杂性认识,可持续性建设更是无从谈起,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无序和混乱。